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打好核心技术公关战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中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明确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6月11日下午,副校长李秋实在6B-307给工程管理专业2020级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
李秋实教授围绕“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仗”这一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第一,高水平的科技是什么?李秋实首先回答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他指出,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科学提供知识;而技术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两者不可分割。第二,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李秋实分别从历史的原因和人的原因两方面,揭示了中国在整个工业文明时期的落后。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加大,实现了诸多“从0到 1”的突破。但也存在突出问题:高精尖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威胁加剧。他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基础研究积累不足,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第三,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李秋实指出,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决定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他特别强调要在制度保障下,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是科技创新中最关键的因素,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在整个讲授过程中,李秋实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背着上课用的“小蜜蜂”走到同学们中间与同学们互动,整个课堂既严谨有序,又轻松活泼。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感受良多:
王旭彬同学:通过课程,我了解到我国科技有了极大的发展,成果诸如九章量子计算机、火星探测、天和核心舱等。近段时间的5G技术,更是让我感受到了高水平科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培养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方法,力争成长为能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科技人才。
张雨萌同学:李老师的讲授,让我接触到了“量子”“光子”等一系列之前从未认真思考的事物,“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引导我进行了思考。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人类的探索事业设限,这个探索领域是自由的,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创新和开拓精神,直至真理的彼岸。
陈俊妤同学:我知道了科学与技术的辩证统一关系,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科学的进步。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来要大量计算的科学,比如气象学、流体力学等得到很大的进步。
魏佳瑶同学:高科技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未知的挑战,我们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高科技发展为我国提供了技术跨越的机遇,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优势。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我国能集中全国之力,强化数理化等基础科学方面以实现某些领域的技术跨越,并由此带来经济发展的跨越。